6月3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国际贸易规则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与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在前海国际人才港举行了“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出海生态构建交流会”,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就各方资源整合、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等领域达成了战略合作共识。会议由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琳主持,研究院院长于海纯与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王理宗参会并出席签约仪式。飞马加速集团、观远律师事务所、前海e站通、光脉科技、香港中鑫科技建筑、广东省投资商会青年委员会、远行科技、点米科技、正睿咨询科技、智海教育、立能派新能源科技等相关会员单位及合作单位负责人出席此次会议。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首家高科技领域的商会,以推动高科技产业和科技经济发展为己任,以服务会员企业为载体,为企业长期提供决策、金融、科技、文化、市场、投资、国际合作等诸多领域的服务。商会在全省范围内拥有6000多家会员企业,其中包括创维、海王、腾讯、三诺等海内外上市企业近200家,会员中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0多位,会员企业年产值超过3万亿。
研究院院长于海纯致辞欢迎各位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拥有雄厚的学术资源和专业研究团队,作为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校之一,在出海服务上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在海内外拥有大量的校友及外籍国际留学生。于海纯指出,在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背景下,企业出海亟需建立合规风控、本土化运营等综合能力体系,本次合作旨在整合高校智库资源与产业实践力量,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企业国际化发展,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构建系统性支撑体系。于海纯提出,期望各方在相关领域达成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短期培训、课题研究、政策咨询等领域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国家战略,也是广东、深圳外向型经济需要解答的时代命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曾带领会员企业走访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次,探索出科技企业出海的战略和路径,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王理宗强调,商会覆盖全省数千家科技企业,直面出海过程中的“标准壁垒、合规成本、人才短板”等痛点,此次携手高校智库,正是要系统性提升服务企业全球化能力。王理宗建议,一是要加强对企业家走出去的培训与引导,特别是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与合规意识;二是要推动出台《企业出海风险防控指南》;三是要转变产能输出思维,兼顾他人利益诉求,融入当地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共促共赢;四是要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出海的支持,推动法律、标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出海;五是要共同推动产业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会议上,各方就如何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琳介绍了研究院的职能业务,表示将通过智库赋能、人才培育、资源链接等方式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平台。飞马加速创始人陈彪、郑伟鸿、出海业务负责人张炘然分别介绍了集团情况、业务板块、出海案例,表示将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加速服务,助力其快速适应海外市场环境,从项目合作、渠道搭建、资源对接、媒体矩阵帮助企业实现落地。观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茜律师介绍了事务所在资本市场研究、企业上市路径规划及专业法律支持方面优势,表示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确保其在海外市场的合规运营。前海e站通总经理何洋带领参会单位参观了位于前海国际人才港五楼的前海·出海e站通政务大厅,介绍了前海出海e站通是深圳市商务局与前海管理局联合打造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表示未来将始终坚持服务企业“有序出海、有效出海、安全出海”原则,持续完善企业出海政策体系。

此次会议,各方在为科创企业提供智库支持、上市赋能及加速孵化等领域达成了战略合作共识。研究院代表于海纯院长与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代表杨一洲副会长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